资讯中心

关注熙软动态,聚焦行业发展

首页资讯中心公司新闻
Company news

潍坊市人民医院:以病种为轴推进精益运营

2025-08-19
分享:
×
微信扫一扫

8月15日至17日,由山东省卫生经济协会主办、枣庄市立医院承办的“第三届黄河流域医院管理大会暨山东省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大会”在山东枣庄举行。会议围绕“经济管理年”任务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展开研讨。


图片


会上,潍坊市人民医院袁总会计师以《DIP支付方式改革下的医院病种精益运营管理》为题进行授课,从改革坐标、数据底座到管理落地,系统介绍了以病种为基本单元推动医院运营改进的做法与阶段性成效。


图片

 

改革坐标下的管理再定位


DIP以病种分值为核心,将效率、质量与合规置于同一套规则中评价,倒逼医院从“项目思维”回到“病种思维”。袁总会计师指出,唯有把管理颗粒细化到病种层面,才能把预算、路径、结算和绩效放在同一坐标系里校准。潍坊市人民医院据此确立“病种为轴”的治理路径:前期完成现状评估,识别数据贯通价值不足、指标关系不稳定、预算与结余目标化不足等短板,随后在组织侧设立运营管理办公室,并进入平台化建设阶段,推动“问题牵引—证据支撑—机制落地”的闭环形成。院内时间线明确:2023年11月成立运营办,2024年9月进入招标与建设进程,最终确定引入熙软科技的运营数据中心(ODR),系统化推进该工作。

 

以病种为轴的数据底座


病种精益运营首先是一项数据工程。医院围绕“住院—手术—科室—病种”的主线推进数据治理,打通院内多源系统与接口表,统一口径与主数据标准,并开展历史数据清理与质量校验。建设过程中,完成对11类系统、131张接口表的对接与整合;在元数据层面管理200余张数据表(含视图)与4000余字段属性,纳入近三年历史数据,累计量级达数亿条;在此基础上,沉淀覆盖业务量、费用结构、医保支付与费控效果的百余项分析指标,既可横向比较,也能纵向追踪。

 

在分析架构上,平台构建“院级全景—科级洞察—医师可解释”的穿透式结构。院级侧重病种运行全景与专题画像,识别结构变化与医保偏差;科室与医师层面把病种画像、费用构成与绩效位置放在同一图谱上,沿病种路径下钻到具体环节,实现以证据确定“问题在何处”。为保障口径一致与规则可追溯,平台同时兼顾DRG与本地DIP的口径差异,避免“账务相通、病种不通”的管理错位。


从“可看”到“能改”的运行机制


有了可追溯的数据底座,管理的落脚点回到病种。医院围绕病种发展能力、结构、盈亏与控费等关键维度展开持续分析:既关注相对权重(RW)较高、能够稳定体现临床价值与资源效率的病种,也在公平可及与政策合规框架下优化不同人群的就医效率;在运行过程中,结合门急诊均次费用、平均住院日与药耗占比等敏感指标进行动态校正,把问题拦截在发生当下,减少年终“翻旧账”。平台层面配套病种全息图与矩阵分析,便于在同一屏上把“结构—成本—结算”的链条贯通起来,支撑科室例会与专业讨论的即时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熙软科技运营数据中心(ODR)采用数据多维建模与分析技术,以医院效益、资源、规模和服务为视角,展现完整的、多用途的智能分析平台环境。平台以总一分-总的导读模式,支持指标穿透和溯源临床业务数据为主要分析路径,提供一站式聚焦核心运营管理场景的分析功能。


图片

运营数据中心(ODR)-病种管理全息视图

 

运行成效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分析与报告的生成效率显著提升,由以天计的人工汇总转为系统化自动出具,过程可复盘、结论可追溯;其二,异常波动更早被识别与核实,避免不合理诊疗与费用构成的持续累积。与此前“事后复盘”不同,改进逐步转向“事实驱动”的日常机制,管理与临床在统一口径下对齐问题、协同处置。

 

平台不是功能清单,而是方法的载体。围绕病种精益运营,熙软科技的“病种全景—专病画像—医保偏差分析—异常预警—掌上化应用”等能力,与医院所需求的院级全景、专题洞察与穿透式治理保持同频:一方面,以病种为主轴把指标体系与本地DIP/DRG规则对表,保障口径一致与可解释;另一方面,以掌上化视图降低跨部门沟通成本,使“看得见”的问题能在现场被“改得动”。在这一语境下,工具与机制相互支撑,形成“可看—能改—敢用”的闭环,推动改进进入日常生产流程。

 

结语


DIP改革提供的是一张明确的管理坐标:用数据标注位置,用规则校准路径。潍坊市人民医院以病种为基本单元、以数据为底座,通过平台化与机制化的协同,把运营管理从“结果呈递”转为“日常生产”,并在结构优化、效率提升与合规落实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支付方式转轨期的公立医院提供了可验证、可复制的实践样本。